繼於上週分享了「創夢家」銅像("Dream Makers" Statue)啟發粉絲的故事後,今天邀請有份參與此項目的5位「幻想工程師」(Imagineers)Sandra、Hugo、Kendall、Den Den 和 Jo 分享銅像由構思到成真的創作故事。
左至右(From left to right)
構思銅像名字
適逢 華特迪士尼公司 100週年 和 香港迪士尼樂園(下稱「香港迪士尼」)18週年,獨一無二的華特・迪士尼與米奇老鼠 銅像 「創夢家」(Dream Makers)將於今年10月正式在香港迪士尼樂園與賓客見面。華特迪士尼幻想工程(Walt Disney Imagineering)與香港迪士尼團隊緊密合作,並讓新一代「幻想工程師」參與項目,獲得寶貴經驗。
創意監製 Den Den 初加入香港迪士尼擔任舞台表演的「演藝人員」,自2022年7月起轉往香港幻想工程師團隊擔任Producer,翌年7月便負責「創夢家」項目,這對剛剛轉職到幻想工程師團隊的她來說甚具挑戰性。她分享每一個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(Walt Disney)的銅像對於 華特迪士尼公司 上下和迪士尼粉絲均別具意義,香港迪士尼團隊可以擔起創作「創夢家」故事和概念的重任,是幻想工程對香港團隊投下信心的一票。銅像的中文名稱「創夢家」是由香港迪士尼團隊原創,希望令香港人會對銅像感覺更親切。指出,團隊認為「創」是一個重要理念,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的創意不止於「夢想」,更身體力行實現(make it happen),是一個實實在在的「創」業家。這個「創」新的精神會在香港迪士尼承傳下去,創造下個更精彩的一百年。參與創作過程上,Den Den 與 Kendall 商量和檢討不同的設計和技術方案,令「創夢家」完美地表達銅像背後的故事和理念。
美術總監 Kendall 於 2003 年加入香港幻想工程師團隊,銅像的英文名稱「Dream Makers」對於 Kendall 來說 ,承載着 迪士尼樂園 始於華特的「夢想」,以及一群將不可能變成現實的「創作家」。透過「創夢家」銅像,「幻想工程師」希望鼓勵賓客「不要放棄夢想,只要堅持不懈,就能將夢想變為現實」(Don't give up on your dreams - you can make them a reality through perseverance.)。
創意發展總監 Jo 於19 年前加入香港迪士尼。她主修戲劇,並受訓成為劇場燈光設計師。當 Jo 在美國拜訪雕塑家時,看到他們如何捕捉華特的神髓,令她印象非常深刻。華特的故事或對於亞洲的賓客來說並不熟悉,所以每一個銅像都是向賓客訴說華特故事的機會。華特的銅像對於「演藝人員」來說也別具意義。「創夢家」銅像代表了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敢於挑戰的精神, Jo 希望各位在銅像中能找到啟發、歡樂和希望。這個銅像對 香港迪士尼樂園 幻想工程師團隊是個重大的項目,同時足見香港團隊的成長。 而「創夢家」這項目體現了「幻想工程師」及 香港迪士尼 在培育年輕創意人才方面的努力,並為他們提供發揮所長的機會。
創意設計師 Sandra 是「創夢家」項目的插畫師,負責創作插畫,展現整個項目的故事精髓。她樂說,這個項目也令她更了解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的故事,更明白要實現夢想需要「行動」(take action)。正如「創夢家」的英文名「Dream Makers」,華特不止是一個「dreamer」,亦要成為一個「maker」。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開始建造迪士尼樂園已年近60歲,仍努力實現夢想,令人相當感動。
著重細節
創意發展總監 Jo 帶領許多例行度假區酒店和樂園翻新工程。她形容「創夢家」是一個「藍天計劃」(“Blue Sky Project”),因為創意團隊可以跳出框架,天馬行空地盡情發揮創意。這個銅像在香港社區內也是一個慶祝標誌,象徵着迪士尼充滿希望、積極正面和致力將夢想變成奇妙體驗的核心價值。
「創夢家」的靈感來自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萌生興建迪士尼樂園的一刻。當年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帶着兩位女兒去到 格里菲斯公園(Griffith Park)玩旋轉木馬,他在長凳上看着女兒們在旋轉木馬快樂的樣子,激發出興建迪士尼樂園的夢想。他希望興建一個地方,讓父母和小孩同樂。後來他與親友和電影製作室員工一起構思和興建第一個迪士尼樂園,這是眾所週知的迪士尼樂園的起源。美術總監 Kendall 指,銅像的選址亦細心挑選,完美配合「創夢家」背後的故事。全新的「創夢家」銅像將會設置於「灰姑娘旋轉木馬」(Cinderella Carousel)及「奇妙夢想城堡」(Castle of Magical Dreams)之間,賓客可看到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、米奇老鼠、代表着將來的「奇妙夢想城堡」、以及作為迪士尼樂園原點的旋轉木馬 —— 當華特迪士尼看著女兒們玩旋轉木馬時,萌生興建樂園想法的地方。
有趣分享:「創夢家」銅像的長凳是參照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在 格里菲斯公園(Griffith Park)所坐過的長凳設計而成,該長凳於現時安置在 加洲迪士尼樂園(Disneyland)讓粉絲朝聖。
Kendall 續說,在「創夢家」故事槪念的設計中,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和 米奇老鼠 一起坐在長凳傾談。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面向代表著迪士尼原點的旋轉木馬,微微轉向和手指向代表未來的「奇妙夢想城堡」,就好像在向米奇老鼠訴說他們一起創造了很多經典的奇妙時刻 ,而未來還會為賓客締造更多奇妙的體驗。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的面部輪廓及表情為特別精心塑造,因為若不能傳神重現,會分散賓客對銅像故事的注意力。傳奇插畫家亦親自微調了米奇的肩膊、腳踭、鼻子和眼睛,確保他的面部和姿態活靈活現。
創意監製 Den Den 補充,「創夢家」銅像設計亦考慮了無障礙設計,盡量令小朋友和輪椅使用者均可看到牌匾內容,大家與它合照時更添意義。考慮在夏天時銅像表面的溫度可以很高, 傍邊兩棵樹可有遮蔭作用。
平面設計助理 Hugo自初中起便是迪士尼粉絲,每年會購買香港迪士尼的「奇妙處處通」(樂園年票)。他經常與同學進園閒逛,不是純粹為了玩樂園的遊樂設施,更是享受在樂園夢幻的氛圍中與朋友共聚閒聊的時光,對 香港迪士尼樂園 當時城堡的「星夢奇緣」煙花表演及「小小世界」的印象尤其深刻,愉快及奇妙的氛圍感染了他,一方面可以舒緩讀書壓力,另一方面成為他覺得修讀設計及以在迪士尼工作為夢想的契機。Hugo 於畢業後便全職加入香港幻想工程師團隊,主力負責及監督 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 的平面及標誌設計。
在「創夢家」項目中,Hugo 主要負責設計在銅像兩側的兩個書型牌匾。牌匾的原本設計與其他迪士尼樂園的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銅像 一樣,只有一塊牌匾,但是考慮到「創夢家」的故事不單描述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人生旅程的重要里程碑,還帶出迪士尼樂園會在未來的一百年會繼續不斷創新,為賓客締造奇妙時刻的訊息,所以最後決定用兩本書去體現「創夢家」背後的精神,一本書述說了「過去」,另一本書則述說了「未來」。左邊的牌匾描述了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在 格里菲斯公園(Griffith Park)看女兒坐旋轉木馬時想到創建迪士尼。右邊的牌匾記錄了華特先生的語錄:「過去10年只是最後採排,我們才剛起步」。這是在樂園成立10週年時,他在迪士尼酒店時的員工演說,顯示出他對未來的想像。
兩個書型牌匾的設計概念是手寫日誌,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的簽名樣式要有隨意的感覺,為了忠於設計槪念,選擇一個合適的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簽名樣式,Hugo 做了大量研究,最終在一本《木偶奇遇記》的繪本(Production book)中,找到合適的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的簽名,並取得「華特迪士尼檔案館」(Walt Disney Archives)的的授權使用。即便有合適的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簽名及手寫信件作參考,排版及字體設計亦要花不少功夫。由設計排版、親自跟美國團隊的平面設計師與字體公司溝通, 到微調合適的中英文字體和符號,令整體的感覺更貼近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的手寫風格之餘,同時需要考慮到鑄銅製作對幼細字型的限制,在設計及實際製作上取得平衡。Hugo 亦要基於設計理念,決定物料、外觀及輪廓,連書頁打開在第幾頁等等細節都有考量。
談及參與「創夢家」項目的過程,創意設計師 Sandra 分享,她有幸第一次與美國創意團隊的傳奇插畫家和雕塑家合作,當中有幾位更是大師級人馬,包括為 Sandra 提供意見的 Chris Turner,令她獲益良多,亦展現出華特迪士尼傳承下一代的精神。這次的合作令 Sandra 見識到美國創意團隊對「說故事」的熱情,大師們堅持把作品做得最好,重視每個細節,例如 華特・迪士尼先生 手上介指位置、面部表情和皺紋;領呔款式和圖案;銅像的溫度、觸感、質感、顏色,這份對作品的熱情令她深深感動,也貫徹香港迪士尼以故事為中心(story oriented)的理念。
Hong Kong Disneyland Resort
COMMENTS